查看原文
其他

非遗实录 | 视频讲述"指尖上的幸福"

2017-06-10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工业文明把世界变成了流水线

高速生产着标准化制品

蓦然回首才发现

仿佛失去了原本的自我

终于幡然顿悟

原来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原来独有的才最珍贵

06

10

中国文化遗产日


自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周六就是“中国文化遗产日”。这个日子的设立,一方面是为了保护物质文化遗产,另一方面是为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四鸟绕日”金饰图案



黔东南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多达52项68个保护点为全国地州市之最。今天要讲的是,作为5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苗绣!在这片土地上,繁复而精妙的绣片织锦,是苗族人对大自然丰富形态的艺术再现,是他们表达思想的天然媒介。


贵州凯里



凯里市位于贵州省东南部苗岭山麓、清水江畔。别名为“苗岭明珠”,黔东南州首府;“凯里”系苗语音译,即“木佬人的田那个地方”。凯里是一个以苗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新兴城市,素有“百节之乡”和“歌舞之乡”的美誉。



苗绣

一本 “无字天书”


苗绣是指苗族民间传承的刺绣技艺,是苗族历史文化中特有的表现形式之一。几千年来,苗寨里刺绣手艺精良的妇女总能赢得更多的尊重。 她们一边歌唱着,一边把自己的想象与生活一针一线地"书写"在一件件美丽的盛装上, 这里既有女人的爱与期待,也记录了苗族的变迁... ...苗绣取材于苗族古老的图案及文字,它不仅是传承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还具有记录文字与图样的功能。苗族人相信只有精心完成的绣品才能得到神灵的庇佑。



苗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这意味着,苗绣技艺只能通过口口相传。随着时代的变迁,苗族的传统生活方式正在受到外界的冲击,古老的苗绣离现代生活越来越遥远,很多手艺濒临失。这个“以针为笔,以线为墨”的无字天书,或许,以后再也寻不见了。

苗绣的过去,是苗人的写照

苗绣的今天,是非遗的传承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指尖上的幸福”的公益项目旨在

  • 以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文化遗产为基石,为当地女性赋权并促进她们的自我发展。

  • 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以社区为主导、以女性为主要参与者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 通过发展特色产业、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并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减少少数民族地区贫困;

  • 关注性别平等,促进基于文化的女性赋权和发展。


作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亲善大使赵薇义不容辞地担当起推广重任,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带动大家,来帮助贫困山区的女性,让留守儿童的妈妈们可以回家,亦让传统手艺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赵薇女士实地参观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贵州的减贫项目,参加了少数民族庆典,并同苗族手工艺人学习苗绣工艺,走访项目受益家庭。


项目的实施

为当地女性的生活

带来了怎样改变呢?


跟着亲善大使赵薇

和开花薯一起

探访“指尖上的故事”

(建议在WIFI下观看,土豪请随意)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s05091uwsvi&width=500&height=375&auto=0


视频里的绣娘们都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于2015年发起的“指尖上的幸福:少数民族地区女性赋权与综合发展”项目的受益人和传承人。该项目是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宋庆龄基金会嘉人女性幸福基金、凯里市文产办共同开展,广东景兴健康护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华谊兄弟公益基金提供资金与能力支持。


“指尖上的幸福”项目,希望通过提高当地女性苗绣技艺,帮助她们摆脱贫困,同时使得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在开发署的帮助下,传统苗绣和一些几乎失传的绣法重新在苗族青年女性当中流传开来。未来,开发署将协助她们自行创建合作社,培养她们创办社会企业的能力。


此外,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也开展了类此的项目,赋权少数民族女性,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绣娘们的故事


未完待续



请持续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更多内容及资讯

请点击原文链接


UNDP Review

往期回顾


您有一封有声邀请函等待拆启



暑假去哪儿? 开花薯喊你参加夏令营啦!


开花薯迎来新成员——“小燕子” 赵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